中小企業如何快速獲得銀行貸款
來源:友商網 時間:2018-02-28 瀏覽:2028
中小企業很難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因此銀行很難像審核大企業一樣通過財務報表去識別其風險點與償債能力,這使得當前中小企業很難快速從銀行獲得融資。
中小企業如何快速有效地進行融資,以解決資金的燃眉之急呢?
發揮自身優勢,規避融資弱點
1.遵守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原則,進行合規有效經營。不少中小企業信奉公關至上、不遵守程序,從企業注冊開始就熱衷“走門路”,搞虛假注資、做虛假報表。它們認為只要能搞定“各路神仙”就能拉到生意、有利可圖。實際上這些公關手段短期內可以使其實現盈利,而且,請中介做的各種融資報表和其他信用材料在表面上也都比較好看,但這非常不利于銀行融資。
2.重視管理,加強與銀行的日常聯系。企業經營者最好時刻主動與金融機構保持良好關系,使之了解企業及經營者,看到企業遠大的前景和企業經營者過硬的管理水平,愿意支持企業的發展。
中小企業貸款,與其說是放款給企業,不如說是放款給企業經營者個人。銀行信貸經理在發放貸款時會對企業實際經營者有很高要求。
3.選擇合理方式進行稅收籌劃,保證企業長期融資可能性。隨著稅收籌劃概念日漸深入,很多中小企業也加強了稅收籌劃概念的應用。但是在許多中小企業中,企業實際經營者和財務會計人員對融資和稅收籌劃理解不正確,在他們的企業賬戶上,一旦有資金就馬上劃進企業家個人的賬戶,或直接通過走私賬的形式規避稅收,這樣,企業雖然短期可實現節稅,但從長期看也失去了銀行融資可能性,因為缺乏真實可靠和全面完整的會計資料就不能取信于銀行。
4.發揮自我優勢,優化融資可能性。在銀行信貸領域流行一句話:大企業融資看報表,中小企業融資看水表、電表。其實,對于一般的生產制造型中小企業來說,其生產制造情況可直接反映到每月用電、用水情況上,而銀行在做信貸調查時也比較看重這塊常規參考信息外的資料。因此,中小企業要想獲得融資,在財務報表相對不是那么好看的情況下,企業經營者可通過提供水表、電表數據爭取向銀行獲取融資。
中小企業融資的具體策略
1.資金數量上追求合理性。對中小企業來講,融資的目的是直接確保生產經營所需的資金。資金不足會影響生產發展,而資金過剩也會導致資金使用效果降低,形成浪費。由于中小企業融資不易,所以經營者在遇到比較寬松的籌資環境時,往往容易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錯誤。如果籌來的資金用得不合理或者并非真正需要,那么好事就變成了壞事,企業反倒可能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進而影響后續融資能力和獲利能力。
2.資金使用上追求效益性。中小企業在融資渠道和方式上不像大企業那樣存在較大的選擇余地,但這并不是說中小企業只能“饑不擇食”,相反,由于自身存在抗風險能力弱以及籌資困難等特點,中小企業更應該對每筆資金善加權衡,綜合考慮經營需要與資金成本、融資風險及投資收益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必須把資金的來源和投向結合起來,分析資金成本與投資收益間的關系,避免決策失誤。
3.資金結構上追求配比性。中小企業的資金運用決定資金籌集的類型和數量。按結構上的配比原則,中小企業用于固定資產和永久性流動資產上的資金,以中長期融資方式籌措為宜;由于季節性、周期性和隨機因素造成企業經營活動變化所需的資金,則主要以短期融資方式籌措為宜。
4.資金運作上,在追求增量籌資的同時更加注重存量籌資。增量籌資指從數量上增加資金總占用量,以滿足生產經營需要;存量籌資是指在不增加資金總占用量的前提下,通過調整資金占用結構、加速資金周轉,盡量避免不合理的資金使用,提高單位資金的使用效果,以滿足中小企業不斷擴大的生產經營需要。